Alternanthera nodiflora R. Br. Prodr. 1: 417. 1810.
一年生草本。茎匍匐或上升,长30—80cm,节部生白色短柔毛,节间两侧具1列短柔毛。叶柄长3—5mm;叶片条形或狭长圆形,长2.5—4.5cm,宽3—5mm,基部狭楔形,先端急尖或稍圆钝,中脉明显。头状花序近球形,直径5—6mm,无花序梗,1—3个生于叶腋;苞片披针形,长约1mm;小苞片钻形,长约1.5mm;花被片5,宽披针形,长3—4mm,先端急尖,具中脉;能育雄蕊3,长约1mm,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;退化雄蕊钻状,较短;子房卵球形,无毛。胞果倒心形,直径约2.5mm,两侧扁,边缘具狭翅。种子近圆形,直径约1mm,双凸,褐色。花、果期:5—11月。
产地:三洲田(王国栋等 5998)、梅林(张寿洲等 635)、深圳水库、塘朗山(张寿洲等 908)。生于水边、山谷湿地,海拔50—300m。
分布: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。印度、澳大利亚;非洲和欧洲(南部)。
用途:全草药用,嫩叶可食用。